-
【徐州招商】徐州高新区汽车产业集聚发展获省级示范基地认定
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第七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徐州高新区凭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集群优势成功入选。此次认定标志着该区域在招商引资、产业链协同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淮海经济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 一、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区域竞争力 徐州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始于21世纪初,经过多年培育,已形成涵盖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研发、配套服务的完整链条。核心企业包括徐工汽车等龙头企业,带动20余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据公开资料显示,该产业集群在2017年产值规模已突破百亿元,近年通过技术升级进一步扩大市场辐射范围。 二、创新驱动构建差异化发展路径 示范基地评审标准强调“智能融合”与“绿色安全”,徐州高新区通过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新能源整车、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技术突破。区域内企业累计获得多项发明专利,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细分领域空白。在2023年行业评估中,其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全省同类型园区平均水平。 三、政策赋能优化产业生态 江苏省近年来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徐州高新区据此制定精准扶持措施,包括土地集约利用机制、产业链招商目录等。2022年实施的数字化改造项目,帮助园区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相关经验被纳入省级工业转型典型案例库。 四、区域协同激活经济新增长极 作为淮海经济区唯一的汽车产业省级示范基地,徐州高新区强化与周边城市的配套协作。通过建立跨区域物流枢纽和共享检测中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2024年初启动的零部件产业园二期工程,将进一步增强产业承载能力,预计新增产值规模超50亿元。 此次入选省级示范基地,标志着徐州高新区汽车产业正式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未来该区域将重点培育氢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持续巩固在华东地区产业链中的战略支点地位。
2025-07-28
-
【南通招商】江苏建筑节能科研设计会议南通召开 绿色建造技术引关注
近日,江苏省建筑节能与科研设计工作会议在南通召开。作为传统建筑产业大市,南通依托绿色建筑领域技术创新,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模块化建造、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为区域招商引资和建筑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一、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自主温控 南通在被动式建筑领域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投用的南通三建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产业园,是全国首个集成被动式厂房、办公楼、住宅开发及部品构件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园区内建筑通过优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设置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等技术,实现室内温度“冬暖夏凉”的自主调节,无需依赖传统空调暖气,从源头上降低建筑运行能耗。该产业园的建成,不仅为绿色建筑技术研发提供了实践平台,还推动被动式建筑部品构件标准化生产,助力相关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二、模块化建造推动施工方式变革 模块化拼装技术正成为南通绿色建筑施工的新范式。2022年建设的南通市政务中心北侧停车楼,采用全模块化建造模式,楼梯、楼板等主要构件均在工厂预制完成,现场仅需进行拼装作业。这种“搭积木”式的建造方式,将施工周期大幅缩短,同时避免了传统工地扬尘、噪音等问题,建筑垃圾排放量显著下降。目前,南通已在保障房、公共建筑等领域推广模块化技术,通过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融合,推动建筑施工向绿色化、集约化转型。 三、固废资源化破解建材环保难题 绿色建材创新是南通建筑节能的重要突破口。当地企业聚焦固废处置与资源循环利用,2023年成功研发出以淤泥、粉煤灰、废弃土、炉底渣等工业固废为主要原料的新型砖板材料。该材料通过工艺优化,兼具保温隔热、防火耐久等性能,由其构成的自保温墙体技术,实现建筑结构与保温功能一体化,减少了传统保温材料的使用。此项技术不仅解决了固废堆存带来的环境压力,还降低了建筑材料对天然资源的依赖,为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提供了新路径。 四、会议引领绿色建筑产业升级方向 此次会议总结了江苏建筑节能与科研设计工作成效,明确将南通绿色建筑创新经验作为全省推广重点。会议提出,要加快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模块化建造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南通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和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绿色建筑领域企业及研发机构落户,推动建筑产业向低碳、智能、高质量方向发展,为江苏乃至全国建筑节能工作提供示范。
2025-07-28
-
【泗洪县招商】泗洪青阳电商孵化园跻身省级创业示范基地行列
近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发布2024年省级创业示范基地认定名单,泗洪县青阳电商产业孵化园成功入选。这是该园区继2023年获评"宿迁市创业孵化基地"后,在招商引资和创业服务领域实现的又一重要突破,标志着其运营模式和服务体系获省级权威认可。该基地通过整合电商产业链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全周期孵化支持,已成为驱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一、省级示范基地评定凸显孵化生态优势 江苏省省级创业示范基地评审聚焦平台服务能力、创业带动成效、资源整合水平等维度。公开资料显示,泗洪青阳电商产业孵化园对标省级标准持续优化:一方面构建"培训-孵化-加速"三级成长体系,2023年累计开展电商运营、直播技能等专题培训超40场;另一方面联合宿迁市商务部门搭建跨境服务通道,2024年上半年协助入驻企业打通东南亚市场物流枢纽,凸显其资源链接能力。 二、多层次服务体系破解初创企业痛点 针对县域电商创业者面临的技能弱、资源缺等难题,该基地创新设立三大支撑板块: 1.创客工坊实战平台——配备智能直播间、数字剪辑中心等设施,提供免费场地及设备支持,2024年新增AI数据分析系统,助力企业精准定位消费群体; 2.产学研协同中心——与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共建人才实训基地,2023年起引入"企业导师制",由资深运营专家驻场指导新店孵化; 3.政策集成窗口——实时对接泗洪县税务、市场监管部门,简化证照办理流程,2024年已推动12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三、产业聚合效应激活县域经济动能 该园区通过头部企业牵引带动产业链延伸: 1.生态圈层构建——吸引快递区域分拨中心、智能云仓入驻,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超30%,促成设计服务商与农产品企业达成年度合作; 2.地域品牌孵化——设立"泗洪特色馆"专区,2023年助推小龙虾、碧根果等农产品触网销售,相关品类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3.创新业态培育——试点"共享供应链"模式,中小商户可零库存调用园区统采资源,初创企业存活率提升至85%。 四、区域协同发展强化创业辐射力 作为宿迁市"创业孵化矩阵"关键节点,该基地承担跨区域赋能职能: 1.人才循环工程——2024年启动"青阳电商新农人计划",为乡镇家庭农场主提供定制化培训,已有37名学员返乡创立自主品牌; 2.载体联动机制——与徐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共建人才互认体系,实现课程学分互通; 3.可持续发展路径——获江苏省绿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2023年完成光伏发电设备全覆盖,探索低碳园区运营样本。 目前,泗洪青阳电商产业孵化园正依据《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升级服务标准,重点建设大数据选品中心及跨境电商合规服务中心,其通过省级认证的经验已被纳入宿迁市创业孵化机构标准化建设指南。这一标杆项目的示范效应,将为苏北县域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2025-07-28
-
【海安县招商】海安开发区电商产业园跻身省级示范 打造区域电商新高地
近日,江苏省商务厅发布新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名单,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成功入选。该园区通过政企协同模式,整合电商全产业链服务资源,已形成集贸易、物流、仓储于一体的生态体系,成为南通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标杆。 一、政企共建培育电商产业生态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由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联合运营,采用"园区+平台+服务"模式构建产业闭环。园区重点提供电商孵化、人才实训、品牌运营等六大核心服务,配套建设智能仓储物流中心、直播基地等基础设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电商化转型成本。 二、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目前园区已集聚220余家产业链企业,涵盖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数字营销等新兴领域。其中3家快递物流企业和2家智能仓储企业形成日均5万单的分拨能力,5家专业服务企业年培训电商人才超2000人次。这种集约化发展模式使园区在2016年带动所在区域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镇。 三、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园区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多所高校共建电商实训基地,开发包括视觉设计、数据分析在内的12门专业化课程。同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帮助入驻企业完成技术升级,近年已培育出多个年销售额破亿元的电商品牌。 四、未来规划锚定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园区将重点引进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服务商,建设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优化政策配套、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等措施,力争三年内实现入驻企业数量翻番,打造长三角北翼具有影响力的电商产业集聚区。 该示范园区的建设经验已作为典型案例在江苏省电子商务工作推进会上进行推广,其"全要素赋能、全链条服务"的运营模式为县域电商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样本。
2025-07-28
-
淮安市两街区入选省级电商特色产业园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近日,江苏省商务厅公布首批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街)区名单,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商业街和涟水县涟城镇东门社区城东路街区成功入选。这一成果标志着淮安市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两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电商集聚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引领与产业集聚双轮驱动 淮安市近年来将电子商务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23年,淮安市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乡镇建设电商产业园,重点培育特色农产品、户外用品等优势产业。盱眙县桂五镇依托龙虾、农产品加工等资源,吸引10家电商企业入驻,其中龙头企业年网络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带动本地就业近700人。涟水县东门社区则通过改造传统商业街,实现153户经营户转型电商,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二、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入选的两大街区均具备完善的电商配套体系。桂五镇商业街与多家商业银行合作,实现电子支付全覆盖,并搭建物流仓储中心,保障商品高效流通。涟水县城东路街区通过数字化改造,为经营户提供统一培训、品牌推广等服务,电商从业人员增至120人,街区入驻率长期保持100%。 三、特色产业与品牌效应凸显 盱眙县以户外用品和农产品为核心,推动“电商+产业”深度融合。例如,某户外用品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海外市场。涟水县则聚焦家居用品和手工艺品,依托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部分产品月销量增长超30%。两地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四、乡村振兴与就业增收成效显著 电商产业园的建设直接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桂五镇近500名村民通过电商产业链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增长约15%。涟水县东门社区通过“电商帮扶”计划,帮助20余户低收入家庭开设网店,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 未来,淮安市将总结两地经验,进一步扩大电商产业园覆盖面,计划到2025年新增3个省级特色园区,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2025-07-28
-
【泰州招商】泰兴虹桥重大项目开工促产业集聚
近日,江苏省泰兴市虹桥工业园区成功举行6个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达23.26亿元,彰显了该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取得的显著突破。这一举措将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加快特色产业集聚,为经济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在2024年春季,江苏省泰兴市虹桥工业园区隆重举办了6个重大项目的开工启动仪式。该活动吸引了众多单位代表参与,聚焦园区产业基础夯实与转型发展。本次集中开工以高新技术为导向,所有项目均经过严格筛选,确保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需求。开工仪式的顺利举行,标志着虹桥工业园区迈入新一轮发展周期,为区域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具体来看,6个项目涵盖了多个前沿领域,总投资23.26亿元,其中三个超5亿元项目尤为瞩目。智能驾驶商用车辆检测基地项目投资5亿元,专注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测试与认证,预计提升区域智能交通水平。生物医学仪器设备制造项目同样投资5亿元,重点研发高端医疗设备,服务于生物医药产业链升级。绿色装配式建筑项目投资10.2亿元,采用环保材料和模块化工艺,推动建筑行业减碳转型。其余项目也聚焦科技创新与装备更新,共同增强园区竞争力。这些项目的引入,将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为江苏省泰兴市产业生态注入新活力。 三、江苏省泰兴市虹桥工业园区作为省级重点开发区,位于长江经济带核心区,长期致力于制造业和科技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园区规划面积广阔,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在招商引资方面持续发力,吸引了包括高端装备、生物科技等领域龙头企业入驻。通过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优化,该园区已形成以新材料、新能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2024年度的这批项目启动,是园区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具体行动,突出体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一步巩固其在区域经济中的枢纽地位。 四、在项目推进层面,江苏省泰兴市相关领导要求园区坚守“发展、转型、富民、务实”的核心理念,强化项目招引建设效率。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服务精准度、优化审批流程和加强部门协作。各部门须协调资源,确保项目按时竣工达产,助力“项目大突破”跨越提升。同时,建设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安全、质量与效率管理,确保投资高效转化。这些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加速项目从开工到运营的全过程监控。 五、这批项目的实施,将对江苏省泰兴市的经济社会产生长远影响。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产业集聚和高端制造升级,直接推动区域GDP增长和就业扩大。据预期,项目达产后将显著降低能耗、提高产业附加值,为共同富裕提供支点。此外,虹桥工业园区未来规划还将拓展至新兴领域,确保招商引资持续深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总体而言,此次开工不仅是短期事件,更是区域创新转型的战略举措,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六、展望未来,江苏省泰兴市虹桥工业园区将继续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更多高附加值项目。园区正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绿色生产,以响应国家低碳发展战略。预期在2024年内,这些新建项目将陆续投产,为区域竞争力增强贡献实绩。长远看,该园区致力于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基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确保每一次项目开工都成为经济跨越的里程碑。
2025-07-28
-
【靖江市招商】靖江聚力人才引领与产业升级 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近日,靖江市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人才工作与传统产业提升战略,同步推进招商引资与创新资源整合。会议围绕落实国家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出台专项政策文件,表彰先进典型,并启动乡土人才培育计划,旨在通过机制创新与资源优化,构建“人才—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锚定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 会议强调,当前靖江市正处于产业转型攻坚期,需深刻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战略内涵。会议明确三大行动方向:一是聚焦高端装备制造、船舶配件等传统优势领域,推动技术迭代与价值链攀升;二是实施“凤栖靖江”人才工程,计划三年内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三是建立政策兑现“绿色通道”,确保惠企资金直达市场主体。 二、政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会上发布的《关于促进传统产业高质量提升的若干意见》提出18条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推行“智改数转”标杆企业培育计划等。以某知名电机企业为例,其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产能提升,成为政策落地的典型案例。此外,靖江市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每季度跟踪重点企业技术改造进度,确保政策实效。 三、构建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 会议表彰了多家在产学研合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其中部分企业通过“双创计划”资助,成功突破复合材料成型等关键技术。首批授牌的乡土人才工作室将聚焦非遗传承、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形成“带徒传技—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培育链条。数据显示,靖江市近年累计引进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长。 四、创新机制保障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为破解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难题,靖江市推出“一企一专员”服务模式,由职能部门挂钩重点企业,协调解决土地、融资等需求。同步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已累计会办项目审批等事项。下一步,当地计划组建产业专家智库,为传统企业提供定制化转型方案。 此次会议标志着靖江市在高质量发展路径上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政策引导、人才集聚与机制创新的多维联动,当地正加速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2025-07-28
-
【江苏招商】全市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出炉 聚焦三大领域促发展
近日,某市正式发布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三大领域,计划实施3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超2300亿元,年度投资额同比增长显著。该计划旨在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新型工业化项目引领产业升级 在工业领域,某市将重点推进170个新型工业化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项目不仅注重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还将通过产业链整合提升集群效应。例如,部分园区将引入智能化生产线,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分析指出,此类布局有助于增强区域工业核心竞争力,并为中长期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民生改善 城镇化板块聚焦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100个项目涉及交通网络优化、老旧小区改造及智慧城市构建。其中,轨道交通延伸线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为亮点,预计将显著缓解中心城区拥堵问题。此外,教育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也被纳入重点,部分县域将新建三级医院和标准化学校,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三、生态文明项目强化绿色发展底色 生态领域投资增速最为突出,30个项目包括流域综合治理、固废处理设施扩建及生态修复工程。某湿地保护项目计划通过退耕还湿、植被恢复等措施,提升区域碳汇能力;另有新能源配套工程将同步落地,推动光伏、风能与传统能源协同开发。数据显示,此类项目的实施可使该市单位GDP能耗进一步下降。 四、保障机制与长效监督并重 为确保项目落地实效,某市已建立专项督导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阶段性目标。相关部门将定期公开进度,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跟踪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搭建政企对接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此次投资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某市在“十四五”关键年迈出坚实一步。通过统筹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该市有望打造更具韧性和活力的发展新模式,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参考范例。
2025-07-28
-
【南京招商】中瑞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共探国际合作新机遇
近日,南京江北新区成功举办了聚焦健康医疗大数据合作的高端国际论坛,吸引了众多全球生物医药领域顶尖专家和产业代表参与。此次论坛为南京深化生命科学领域招商引资提供了重要平台,促进了国际先进技术理念与本地产业资源的深度对接,有望推动区域健康医疗产业创新发展与能级提升。 一、该国际论坛由中国南京某国资平台与北欧科创机构联合发起,于南京江北新区扬子江畔专业场馆举行。论坛设置生物信息资源管理、临床科研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大规模健康数据分析三大核心议题,旨在分享前沿技术动态并探索跨境协作模式。北欧三国知名高校及科技企业专家分别贡献了其在群体遗传学研究、智能化临床试验设计及多组学数据整合技术方面的最新突破,引发参会代表广泛讨论。 二、南京江北新区健康医疗数据枢纽项目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历经五年发展进入重要建设阶段。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物理载体及核心设施建设,全球领先的高通量测序平台正式启用运营。该项目已吸引数十家基因科技产业链关键企业聚集发展,正在构建涵盖样本处理、数据分析、应用转化的完整生态体系,为打造国家级全基因组测序基地奠定基础。 三、多位与会科研专家指出,有效整合大规模生物样本信息与临床诊疗数据正成为国际医学研究的关键路径。通过分析亚洲最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项目案例发现,标准化数据管理与跨国数据协作机制能够显著加速新药研发进程。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了建立中欧联合数据库的技术路径与伦理框架,为后续开展跨境多中心研究创造可能性。 四、论坛现场促成多项技术转移合作意向,欧洲先进医疗影像分析系统、智能临床试验管理平台等多项专利技术达成初步引进协议。项目运营方表示,新区载体空间与专项产业基金将为落户项目提供综合支持政策,重点构建涵盖生物医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数字健康服务三大方向的产业矩阵,强化区域产业协同效应。 五、来自北欧科研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全球市场复合增长率持续提升,精准诊断服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在基因检测服务普及率、电子病历覆盖率等关键指标方面具备显著市场潜力。南京依托科教资源与临床资源双重优势,通过建设技术交易平台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着力突破数据孤岛与计算瓶颈两大行业难题。 六、根据国家医疗大数据中心阶段性建设规划,项目二期将在两年内建成生物信息超算平台与开放实验室集群。该平台将重点开发面向临床决策支持的智能算法系统,推进肿瘤早筛、慢病管理等创新应用落地。通过本次论坛形成的国际合作机制,新区有望在罕见病诊疗、个体化用药等前沿领域形成独特竞争力,巩固其在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带的战略地位。 七、会议成果显示,建设统一标准的医疗数据要素市场已成全球共识,南京构建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推进机制获得国际专家认可。通过建立跨境数据安全流通试点,中欧机构将共同探索医疗数据价值转化创新模式。论坛形成的技术路线图与协作框架,为全球健康产业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区域性解决方案。
2025-07-28
-
【南京招商】南京江北新区首幅独立挂牌地块成交 区域开发迈入新阶段
近日,南京江北新区完成首幅独立挂牌地块的出让,标志着该区域在招商引资和土地管理权限上取得重要突破。南京明弘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明发、弘阳、新城联合体)以1.13亿元竞得地铁三号线沿线商办混合用地,地块规划明确商业及酒店式公寓比例,周边商务氛围浓厚。此次拍卖是江北新区直管区行使省级管理权限后的首次实践,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地块概况与规划要求 该地块位于江北新区高新区星火路片区,出让面积约7000平方米,规划为商办混合用途。根据要求,酒店式公寓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地上总规模的25%,商业占比控制在10%至15%之间。这一限制旨在平衡区域功能布局,避免过度开发居住属性项目。地块紧邻地铁三号线,交通便利,周边已有龙湖北宸星座等多个商办项目,形成连片发展的产业集聚效应。 二、政策背景与权限下放 去年11月,江苏省向江北新区直管区下放部分省级管理权限,赋予其独立组织建设用地挂牌拍卖的资格。此前,新区土地出让需由南京市国土部门统一操作。此次权限调整显著提升新区自主决策效率,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业内人士分析,此举将加速江北新区产城融合进程,为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创造更灵活的制度环境。 三、市场反应与区域价值 尽管仅经过两轮竞价,但地块成交价仍略高于起始价,反映出开发商对江北新区核心区位的认可。当前周边公寓售价维持在每平方米1.65万至1.7万元区间,商务办公需求持续旺盛。该地块的开发将进一步完善星火路片区商业配套,与相邻项目形成功能互补。值得关注的是,限制酒店式公寓比例的规定,显示出规划部门对区域产业定位的长期考量。 四、未来发展前景 作为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地铁三号线、长江隧道等重大交通工程显著提升区域通达性。此次土地出让模式的创新,预示着新区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持续深化。未来随着更多产业项目落地,该片区有望成为南京产城融合示范区域,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2025-07-2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